通过闪蒸焦耳加热制备异质结构催化剂以抑制锂-S 电池中多硫化物穿梭的有效方法

  • 发布时间:2025.01.21
  • 作者:

一、研究背景

锂硫电池(li -硫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高(2600 Wh Kg1)、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作为下一代储能系统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中间多硫化锂(LiPSs,又称Li2Sn4n8)向放电产物(Li2S2/Li2S)的缓慢转化导致LiPSs在有机电解质中积累,其中可溶性LiPSs在浓度梯度下倾向于在电极之间迁移,导致所谓的“穿梭效应”问题。这导致硫的利用率低,容量衰减快,阻碍了Li-S电池的实际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挑战,人们使用物理吸附和化学锚定策略来限制或阻断阴极侧的LiPSs,这两种方法本质上都是被动溶液,因为它们不能有效抑制LiPSs的溶解和积累在固--固硫还原反应(SRR)过程中,各步骤的动力学差异导致生成的LiPSs无法快速转化为不溶性Li2S2/Li2S,这是产生穿梭效应的根本原因。最近,人们获得了一个p电荷描述符来预测SRR活性,并且Bi2S3获得的最大p电荷增益在p块金属硫化物的速率决定步骤(RDSlipsLi2S2/Li2S的转化)中具有最低的能量势垒,这大大提高了电池的性能因此,寻找高活性催化剂来降低RDS的能垒是抑制穿梭效应的关键。SRR的催化转化涉及一个吸附-转化-沉积过程,这对于单组分催化剂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例如,金属氧化物如TiO2VO2等对LiPSs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但催化转化活性有限;金属氮化物如TiNVN等对LiPSs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但吸附能力较弱。因此,通过筛选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的各种异质结构,如WS2-WO3TiO2-TiNMoN-VNCo-MoNBi-Bi2O3来平衡SRR的吸附-转化-沉积过程,从而抑制穿梭效应。根据以往的报道,钨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促进Li2S的成核和分解,从而赋予Li-S电池出色的倍率性能此外,极性碳化钨(W2C)对可溶性LiPSs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避免其扩散到电解质中,抑制了穿梭效应

利用WW2C的优点,通过闪蒸焦耳加热设备快速合成了W-W2C异质结构(记为W-W2C/G)催化剂。W-W2C/G催化剂作为碳纳米管/硫阴极(表示为CNTs/S@W-W2C/G)上的催化中间层涂层,拦截LiPSs,加速RDS过程,促进Li2S的成核和生长。由于碳纳米管具有高导电性和高比表面积,因此被用作硫载体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W的功函数(5.08 eV)比W2C的功函数(6.31 eV)小,使得电子从W流向W2C,从而在界面处产生自发的内电场。在此过程中,如图1a所示,石墨烯作为导电衬底,W2C作为LiPSs的锚点,产生的内部电场可以加速电子转移和离子扩散。这种构型优化了W-W2C异质结构的界面电子态,增强了lip的吸附和转化,从而有效抑制了lip的穿梭。SRR过程的加速还体现在活化能降低、过电位低、Li2S沉积容量大、循环性能优异等方面。结果表明,在1000次循环中,在3.0℃的高速率下,容量衰减率为0.06%,在0.2℃下,在W-W2C/G异质结构的参与下,即使在7.9 mg cm2的高硫负荷下,也能在100次循环后保持80.6%的高容量。

 

二、摘要

“穿梭效应 "问题严重阻碍了锂硫(Li-S)电池的实际应用,其主要原因是多硫化锂在电解液中的大量积累。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有效的催化剂来提高多硫化物的转化率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本文采用闪蒸焦耳加热设备在石墨烯基底上合成了一种 W-W2C 异质结构(W-W2C/G)作为催化中间层。理论计算表明,W5.08 eV)和 W2C6.31 eV)之间的功函数差会在异质结构界面上产生内电场,加速电子和离子的运动,从而促进硫还原反应(SRR)过程。通过原位拉曼分析,活化能的降低和多硫化物穿梭的抑制也证实了这种催化活性很高。使用 W-W2C/G 夹层后,锂-S 电池表现出卓越的速率性能(5.0 C 时为 665 mAh g-1)和稳定的循环性能,在 3.0 C 的高倍率下循环 1000 次,衰减率低至 0.06%

 

三、结论

总之,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利用超快闪速焦耳加热技术合成异质结构催化剂(如 W-W2C/G Mo-Mo2C/G 异质结构)的通用方法,并考察了它们作为锂离子电池催化中间层的有效性。包括原位拉曼性能和理论计算在内的一系列实验测量验证了 W-W2C 异质结构对锂离子电池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在异质结构界面上产生了内电场,从而确保了快速的电荷转移,极大地抑制了锂离子电池的穿梭效应,提高了 SRR 的动力学性能,并改善了电化学性能。W-W2C 夹层使锂离子电池在 0.2 C 下循环 100 次后仍能获得 80.6% 的高容量保持率,即使在 7.9 mg cm-2 的高硫负载条件下也是如此,并且在 3.0 C 下循环 1000 次仍具有极佳的稳定性。

 

焦耳热:催化机理及材料表征

1.催化机理及材料表征。a) LiPSsW-W2C异质结构界面上吸附和催化转化机理图。b) W-W2C/G异质结构的XRD图谱。c)制备的W-W2C/G异质结构的HRTEM图像。

 

焦耳热:理论计算

2.理论计算。a) Li2S4 W2CG W-W2C 上转化时涉及初始-过渡-最终状态的能量曲线。b) W2C c) W 的电子势计算结果。 d) W W2C 接触前和接触后的带状结构示意图。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电话/微信:18520902353
  • 客服QQ:3597831168
  • 邮箱:info@wemaxnano.com
  •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塘头名创钢材仓储园B区二楼

联系客服二维码

纳米纤维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