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电话/微信:18520902353
- 客服QQ:3597831168
- 邮箱:info@wemaxnano.com
-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塘头名创钢材仓储园B区二楼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轻量化、柔性、环保的能源解决方案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电池存在体积大、续航短、安全性差等问题,而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s)因其能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成为研究热点。纺织基摩擦纳米发电机(T-TENGs)因其柔软性、灵活性和易与人体集成而备受关注,但其在界面兼容性、机械耐久性和性能稳定性方面仍面临挑战。
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徐宾刚教授、关晓阳博士等研究团队与香港教育大学及郑州大学合作,围绕这一课题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他们在《Nano Energy》(IF=17.1)上发表了题为:“Multilayer nanofiber yarns via electrospinning-assisted continuous fabrication for body motion monitoring and intelligent rehabilitation”的文章,通过静电纺丝辅助和涂层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高度均匀、超耐用且超细的多层纳米纤维纱线(MNY)的连续制备。该纱线结构由导电银-尼龙纱线核心、静电纺丝的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纳米纤维中间层以及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外层组成,展现出优异的界面结合力和机械耐久性。基于此纱线制备的摩擦纳米发电机(MNY-TENG)在人体运动监测、羽毛球击球姿势识别及上肢康复训练中表现出卓越的应用潜力。
◦ 核心-鞘层结构:导电银-尼龙纱线作为核心电极,PVDF-TrFE纳米纤维作为中间层,PDMS作为外层摩擦电材料,形成紧密的多层复合结构。
◦ 静电纺丝辅助连续制造:通过自主研发的连续收集装置,实现了纳米纤维纱线的高效、均匀制备,解决了传统方法中界面兼容性差和机械耐久性不足的问题。
◦ 高耐久性:PDMS涂层赋予纱线出色的耐磨性,经过100次砂纸摩擦后表面无损伤,且经过30,000次接触分离循环和20次水洗后仍保持稳定的电学输出。
◦ 高灵敏度:MNY-TENG在压力范围为0.33–1.77 kPa时灵敏度达5.97 V/kPa,适用于微小运动的监测。
◦ 人体运动监测:可实时监测手指、手腕和膝盖的弯曲动作,输出信号与运动幅度高度相关。
◦ 智能体育训练:集成到羽毛球拍中,通过电信号识别击球动作(如扣杀、平抽等),帮助运动员优化技术。
◦ 智能康复训练:结合机器学习算法,MNY-TENG可准确识别六种上肢康复动作,为偏瘫患者提供实时反馈和辅助训练。
◦ 通过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 CNN)模型对康复动作信号进行分类,识别准确率达100%,为智能康复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支持。
图1:多层纳米纤维纱线的结构示意、连续制造工艺、纱线的柔软性、可编织性和疏水性特性
图3:不同转速和收集时间对纱线结构及电输出的影响:400 rpm转速纱线最致密,5分钟收集时间电压输出最佳
图4:MNY-TENG的单电极工作原理示意图;COMSOL仿真电势分布;与不同正电材料接触时的电压信号
图5:MNY-TENG输出随压力、频率、负载电阻变化;电压耐久性测试(9000次循环、20次洗涤);功率密度随负载变化
图6:MNY-TENG用于手指、腕部、膝部动作监测和羽毛球击球检测;四种击球动作电压输出曲线
图7:上肢康复智能臂带示意;六种康复动作及其电信号;CNN模型结构、混淆矩阵、训练验证精度与损失曲线
研究首次提出静电纺丝辅助连续制备多层纳米纤维纱线,解决了界面兼容性和耐磨性难题,制备出的MNY-TENG在能量收集、动作感知和智能康复中展现卓越性能,并且可规模化生产,具备良好产业化潜力。
建议:
产业应用:结合自动化编织工艺,可在运动服、智能护具、大健康领域推广。
技术迭代:可探索更多纳米纤维材料(PVDF、PU、PAN)提升摩擦电性能。
智能互联:结合无线通信模块,构建远程健康监测系统。
标准制定:制定耐久性、耐洗性、功率输出等测试标准,推动摩擦发电机行业规范发展。
文章来源: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5.111287
联系客服二维码
纳米纤维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