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学院王溦教授团队:多孔碳纤维复合双金属硫化物 (FeS-ZnS) 在锂离子电池中的高效稳定应用

  • 发布时间:2025.06.07
  • 作者:wemaxnano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利用率,改善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储锂稳定性和动力学性性能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更高效、耐用且环保的电池技术的开发。为此,来自湖南理工学院的王溦教授团队发布了“Efficient and stable lithium storage of porous carbon fiber composite bimetallic sulfides (FeS-ZnS) anode”(多孔碳纤维复合双金属硫化物 (FeS-ZnS) 负极用作高效稳定地储锂)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通过简单的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热处理,成功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FeS-ZnS/PCFs复合材料,并显著提升了锂存储性能。这一成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开发更高效、耐用且环境可持续的电池技术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该成果发布在《Energy Materials》期刊。

本研究利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DEC)中过剩的硫含量作为硫和锌源,以乙酰丙酮铁作为铁源,采用聚丙烯腈(PAN)作为静电纺丝基质,聚氧乙烯 - 聚氧丙烯 - 聚氧乙烯共聚物(Pluronic P123)作为软模板,通过简单的静电纺丝技术和煅烧工艺制备了双金属硫化物 / 多孔碳纤维(FeS-ZnS/PCFs)复合材料。具体制备流程见图?

静电纺丝机微迈科技-XDR图1
图 1.(A) FeS-ZnS/PCFs-20% 复合材料的 XRD 图谱;(B) FeS-ZnS/PCFs-20% 复合材料的 TG 曲线;(C) FeS-ZnS/PCFs-20%复合材料的 XPS 谱图;(d) FeS-ZnS/PCFs-20% 复合材料的高分辨率 S 2p;(E) FeS-ZnS/PCFs-20% 复合材料的 Fe 2p 光谱。
 
 
在实验部分,通过调整乙酰丙酮铁的用量,制备了不同比例的FeS-ZnS/PCFs复合材料(如FeS-ZnS/PCFs-10%、FeS-ZnS/PCFs-20%和FeS-ZnS/PCFs-30%)。其中,FeS-ZnS/PCFs-20%负极表现出最佳的储锂性能。其多孔结构的缓冲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稳定性,在 1 A・g⁻¹ 的电流密度下经过 500 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在 881.9 mAh・g⁻¹(见图2g)。
静电纺丝机微迈科技-FeS-Zns PCFs的电循环测试3
图 2. a. FeS-ZnS/PCFs-20%负极在0.2 A g⁻¹下的第1次和第5次充放电曲线 b. ZnS/PCFs负极的循环伏安曲线 c. FeS-ZnS/PCFs-20%负极的循环伏安曲线 d. ZnS/PCFs和FeS-ZnS/PCFs-20%负极在0.2 A g⁻¹下的循环性能 e. ZnS/PCFs和FeS-ZnS/PCFs-20%负极在不同电流密度(1, 2, 3, 4和5 A g⁻¹)下的倍率性能 f. ZnS/PCFs和FeS-ZnS/PCFs-20%负极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柱状图 g. ZnS/PCFs和FeS-ZnS/PCFs-20%负极在1 A g⁻¹下的长循环性能
 

FeS-ZnS/PCFs-20% 阳极所表现出的显着锂存储能力可以用三个具体因素来解释。FeS 和 ZnS 的协同作用增强了材料的氧化还原活性,促进了锂化-脱锂过程。此外,在设计中加入各种过渡金属硫化物成分,允许单独储存锂,有效减少结构应变 的影响。最后,多过渡金属硫化物的晶界提供了许多活性位点,这些位点增强了电子传输和界面处锂离子的吸附。这提高了可以存储的电量,并允许快速充电和放电 。因此,与当前基于 ZnS 的研究相比,FeS-ZnS/PCFs-20% 阳极在锂存储容量方面表现出显着优势,如表 1 所示。
静电纺丝机微迈科技-FeS-Zns PCFs的表格1
表1. ZnS基材料的锂存储性能比较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 FeS-ZnS/PCF-20% 储存锂的特殊能力,团队还采用了密度泛函理论 (DFT) 并对锂储存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FeS-ZnS/PCFs-20%模型在费米能级附近有更多的d轨道,这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性(见图3d)。此外,DFT计算还显示FeS-ZnS/PCFs-20%的d带中心上移,有利于锂离子的吸附。储锂动力学分析表明,FeS-ZnS/PCFs-20%具有更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DLi⁺)(见图3i),这些数据分析都进一步证明了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静电纺丝机微迈科技-FeS-ZnS PCFs-20% 负极在不同扫描速率下的 CV 曲线4
图3: a. FeS的晶体结构模型 b. ZnS的晶体结构模型 c. 理论计算模型 d. ZnS/PCFs和FeS-ZnS/PCFs-20%的部分态密度(PDOS) e. FeS-ZnS/PCFs-20%负极在不同扫描速率下的循环伏安曲线 f. 使用峰值电流与扫描速率关系进行的b值拟合 g. 在1.0 mV s⁻¹下的循环伏安曲线及其电容贡献 h. 电容贡献与扫描速率的关系 i. ZnS/PCFs和FeS-ZnS/PCFs-20%负极的相应锂离子扩散系数 j. ZnS/PCFs和FeS-ZnS/PCFs-20%的EIS谱图 k. ZnS/PCFs和FeS-ZnS/PCFs-20%的Warburg阻抗的线性拟合 l. ZnS/PCFs和FeS-ZnS/PCFs-20%的DRT分析
 
综上所述,该团队通过简单的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热处理,成功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FeS-ZnS/PCFs复合材料,并显著提升了锂存储性能。本研究提出的材料设计和制备方法为改善含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储锂材料的效率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文献来源:http://dx.doi.org/10.20517/energymater.2024.87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电话/微信:18520902353
  • 客服QQ:3597831168
  • 邮箱:info@wemaxnano.com
  •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塘头名创钢材仓储园B区二楼

联系客服二维码

纳米纤维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