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静电纺丝制备可穿戴柔性电极及传感器的绿色创新

  • 发布时间:2025.04.15
  • 作者:wemaxnano

近年来,柔性可穿戴电子产品发展迅猛,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健康监测领域,可与人体皮肤贴合实现实时监测,意义重大。在该领域,各类柔性传感器不断涌现,采用电容、压电等多种传感技术。不过,目前研究多聚焦于传感机制和导电层,对柔性基底的关注较少。柔性基底对于可穿戴电子设备至关重要,它需要具备多种特性以满足高精度传感和医疗监测需求。同时,柔性导电电极不可或缺,其不仅要能适应不同表面,还需在弯曲拉伸时保持导电性,并且具备生物相容性,以确保长期使用安全。

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纳米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的Vundrala Sumedha Reddy、S. Shiva 和 Seeram Ramakrishna 团队在《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期刊上发布了题为“Green Chemistry Innovation in Flexible Electrodes for Wearable Technology”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通过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和生物合成方法,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聚偏二氟乙烯(PVDF)和钛酸钡(BTO)的压电复合纳米纤维,以及利用榴莲废料生物合成的银片柔性电极。这一成果为可穿戴传感器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不仅提升了传感器的灵活性、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还显著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未来健康监测和人机交互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静电纺丝设备厂家微迈-可穿戴技术柔性电极的绿色化学创新
 

研究中通过结合聚偏二氟乙烯(PVDF)和钛酸钡(BTO)纳米颗粒,采用了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PVDF/BTO复合纳米纤维。通过调整聚合物与纳米颗粒的比例,确保了纤维的均匀性和一致性。机械测试表明,复合纳米纤维的弹性模量从纯PVDF-HFP的84.4 MPa提高到95.7 MPa,显示出纳米颗粒的加入显著增强了材料的机械性能。实验数据表明,这种复合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能,还具备良好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使其适用于可穿戴传感器设备。(图1)

静电纺丝设备厂家微迈-银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2
图 1:(a)银纳米片的扫描电镜图像;(b)银纳米片的能量色散 X 射线光谱(EDX)及元素分布;(c)X 射线衍射(XRD)光谱;(d)电极的拉伸测试;(e)银纳米片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随后,研究团队利用榴莲废料生物合成银片,并将其与Ecoflex材料结合,制造出柔性电极。这种电极不仅具有高导电性(20.3 S/cm),还能在拉伸至561.2%时保持性能稳定。银片的形态和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显示为不规则的片状结构,这种结构提供了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电荷转移。在弹性范围内电导率从 18S/cm 提升到 20.3S/cm。(图2)

静电纺丝设备厂家微迈-压电材料的特性3
图 2:(a)纳米纤维的扫描电镜图像;(b)纯 PVDF-HFP 纳米纤维的 XRD 分析;(c)复合纳米纤维的 XRD 分析;(d)纯 PVDF-HFP 纳米纤维的拉伸强度;(e)复合纳米纤维的拉伸强度;(f)纳米纤维的 FTIR 光谱
 

在传感器设备组装时,研究团队将压电复合层置于两个柔性 Ecoflex 银片电极之间,电极采用堆叠形态,使堆叠层面向压电层。这种结构能增强导电性,为电荷在压电层和外部电路间转移提供多条路径;还能优化设备响应时间和灵敏度,确保机械刺激高效传递到压电层。在 1-15kPa 压力范围内,该设备能稳定输出电压,通过拉伸试验机模拟 10kPa 外力冲击测试其耐久性,发现经过约 10,000 次循环后仍能保持稳定性能,相比传统金属电极(如铜、铝)制成的设备,使用寿命明显延长,展现出在可穿戴技术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图3)

静电纺丝设备厂家微迈-(a) 电极的柔韧性,(b) 压电传感平台设备的布置,(c) 对应于1到15 kPa不同压力条件的电压输出变化,以及(d) 压电层的性能4

图 3:(a)制备的电极的柔韧性;(b)压电传感平台设备的组装;(c)对应不同压力条件(1 至 15 kPa)的电压输出变化;(d)压电层的性能

 

文章来源:https://doi.org/10.1007/s11664-025-11912-9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电话/微信:18520902353
  • 客服QQ:3597831168
  • 邮箱:info@wemaxnano.com
  •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塘头名创钢材仓储园B区二楼

联系客服二维码

纳米纤维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