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电话/微信:18520902353
- 客服QQ:3597831168
- 邮箱:info@wemaxnano.com
-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塘头名创钢材仓储园B区二楼
介孔氧化铝纳米纤维因其在催化、耐火材料、污染物吸收、复合材料增强以及隔音或隔热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氧化铝纤维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无焰燃烧系统中作为催化剂载体。然而,传统氧化铝纤维存在高脆性、柔韧性差和比表面积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研究表明,减小纤维直径并防止氧化铝转变为稳定的α-Al₂O₃晶相,可以显著改善纤维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此外,硅作为添加剂,可以延缓氧化铝向α-Al₂O₃的相转变,从而稳定亚稳相,进一步提升纤维的性能。
静电纺丝作为一种可控参数的合成技术,在氧化铝纤维的制备中有较大潜力。然而,与制备纯聚合物纤维相比,通过静电纺丝制备陶瓷纤维更具挑战性,需要优化的点在于如何提高陶瓷/聚合物前驱体比例,以增强纤维的强度、柔韧性和连续性。目前,使用勃姆石作为前驱体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使用勃姆石溶胶和PVA,以高陶瓷/聚合物比例进行静电纺丝,制备介孔氧化铝纳米纤维,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纤维质量,同时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本研究选用勃姆石溶胶和 PVA 作为主要前驱体制备 γ-Al₂O₃纳米纤维,成本效益高。传统制备方法常采用如铝异丙醇盐(AIP)等昂贵且有毒的前驱体,不适合大规模生产。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使用价格低廉的勃姆石溶胶,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将 17% 的勃姆石溶胶、8% 的 PVA 溶液按勃姆石 / PVA 重量比为 3 进行混合,成功制备出纺丝溶胶,并顺利进行静电纺丝(实验步骤及参数设置见图 1 和表 1)。这一过程克服了静电纺丝合成陶瓷纳米纤维时陶瓷 / 聚合物比例低的难题,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能。
图1. 氧化铝纳米纤维合成步骤示意图
表1. 纺丝溶液和煅烧温度的实验细节
纳米纤维展现出 204 m²/g 的高比表面积和可控的孔径分布。通过 BET 分析,对 BS - 950 样品(含硅溶胶,950°C 煅烧)进行检测,其比表面积为 204.19 m²/g(见表2) 。从图 2 的 N₂吸附和脱附等温线及 BJH 孔径曲线可以看出,纳米纤维的孔径主要分布在 1 - 10nm,属于介孔纤维,且孔径分布相对较窄,表明其具有可控的孔径分布。这种高比表面积和合适的孔径分布特性,使纳米纤维在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表2.BET规格
图2. a,c,e) 不同温度下煅烧的 BS 纤维的氮气吸附和脱附曲线以及 b,d,f)孔径分布
研究发现勃姆石与 PVA 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导致在 950°C 的煅烧温度下碳仍不完全去除。STA 分析显示,B 样品(勃姆石 / PVA)的热行为与 PVA 有明显差异。在 PVA 的热分解过程中,190 - 410°C 出现宽吸热峰,对应 PVA 的熔化和脱水等过程;而 B 样品在 170°C 出现尖锐放热峰,这是由于勃姆石颗粒与 PVA 形成了 Al - O - C 键(见图 3),这种键的形成以及二者之间的氢键作用,改变了 PVA 的分解过程,使 PVA 分解延迟,导致碳不完全去除。FTIR 分析也为这种相互作用提供了证据,在复合纳米纤维(B 和 BS 样品)中,PVA 和勃姆石的部分官能团峰发生变化,如 PVA 的 847 cm⁻¹(长链摇摆 - 弯曲振动)和 1095 cm⁻¹(醇类 C - O 单键伸缩振动)以及勃姆石的 545 cm⁻¹(AlO6八面体伸缩振动)等峰消失(见图 4),表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了新的化学键,进而影响彼此的热行为。
图3. a) PVA,b) BS,c) B,d) BS-950纳米纤维的STA图
图 4. 焙烧前未煅烧 PVA、勃姆石、勃姆石/PVA 和勃姆石/PVA/二氧化硅纳米纤维的 FTIR 光谱
勃姆石与 PVA 的共存不仅影响 PVA 热分解,还改变勃姆石热行为,延缓了勃姆石中羟基释放,推迟了氧化铝相转变。XRD 分析表明,不含硅的样品在 550°C 时,γ - AlOOH 转变为 γ - Al2O3,随着温度升高到 950°C,峰形变化显示结晶度增加,结构缺陷减少(见图 5)。而含硅的 BS 样品在 550 - 950°C 的 XRD 图谱变化不明显,说明硅溶胶的加入抑制了氧化铝的晶粒生长,稳定了 γ - Al2O3相。结合 STA 分析,BS 样品的 DTA 曲线中各峰更宽且强度更低,表明二氧化硅的存在为低温相向高温相的转变创造了能量势垒,延缓了勃姆石的脱水过程和氧化铝的相转变,增强了 γ - Al2O3相的热稳定性。
图5. a) B-550 b) B-750 c) B-950 d) BS-550 e) BS-750 f) BS-950 纳米纤维(25 kx)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显微照片
本研究制备方法在获得高比表面积、小晶粒尺寸的过渡氧化铝相并使其稳定方面优势显著,可作为高热稳定性的催化剂载体。γ - Al2O3因其缺陷(活性)位点和高表面面积,在多相催化反应中应用广泛。本研究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和添加硅溶胶,制备出的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稳定的 γ - Al2O3相,在作为催化剂载体时,能为活性金属催化剂颗粒提供良好的分散和锚固表面,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和稳定性,满足实际催化应用的需求。此外,与其他研究中使用的昂贵前驱体(如 AIP)和孔形成剂(如 P123、P127)相比,本研究的前驱体成本低廉且易于获取。在制备过程中,能够实现较高的陶瓷/聚合物比例(勃姆石 / PVA 重量比为 3),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实验结果来看,所制备的纳米纤维性能优异,具备大规模生产的潜力。
总的来说,在纳米纤维制备方面取得了一定实验成果,但煅烧过程对纤维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仍有重要影响,需要进一步优化煅烧参数,如温度、升温速率等,继续提高纤维的质量和性能。同时,评估纤维在催化反应中的实际应用性能,如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对于确定其在工业催化领域的实用价值至关重要,这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
查阅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ramint.2025.01.550
联系客服二维码
纳米纤维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