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电话/微信:18520902353
- 客服QQ:3597831168
- 邮箱:info@wemaxnano.com
-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塘头名创钢材仓储园B区二楼
背景介绍:在全球水危机的大背景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至关重要,其中废水处理成为关键环节。传统废水处理方法虽能处理排放污水,但难以满足净化水在多领域的再利用需求。纳米纤维膜在废水回收领域备受关注,不过常见制备方法存在效率低、杂质多等问题。静电纺丝技术作为新兴方法,可制备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的纳米纤维基底,在废水处理方面潜力巨大。然而,为该技术及水处理应用选择合适材料仍面临挑战。金属有机框架(MOFs)等材料虽可增强聚合物纳米纤维性能,但基于 MOF 的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
沈阳化工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栾健教授团队联合多方机构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期刊发表了题为“Fabrication of Cu-MOFs derived nanofiber membranes for efficient remova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制造Cu-MOF 衍生的纳米纤维膜以高效去除环境污染物)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通过水热法合成两种新型铜基金属-有机框架(Cu-MOFs),并以此为前驱体,经不同高温煅烧及溶胶-凝胶和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一系列均匀的纳米纤维膜材料。该纤维膜为废水处理中污染物的去除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成为一种生态可持续且实用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团队采用水热法合成两种新型铜基金属-有机框架(Cu-MOFs),分别记为 Cu-MOF-1 和 Cu-MOF-2。以 Cu-MOFs 为前驱体,在不同高温下煅烧得到 Cu-1-X 和 Cu-2-X 材料。再利用溶胶-凝胶法和静电纺丝技术,将 Cu-1-1000 和 Cu-2-1000 与聚丙烯腈(PAN)混合,经纺丝、干燥和洗涤等步骤,制得 Cu-1-1000@PAN 和 Cu-2-1000@PAN 纳米纤维膜。其形貌和元素分布见图1,显示衍生材料成功负载于 PAN 表面,且 Cu-2-1000@PAN 均匀性更优。
在水净化过程中,Cu-1-1000@PAN 和 Cu-2-1000@PAN 催化剂展现出了卓越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特别是在对龙胆紫(GV)的光降解实验中,Cu-1-1000@PAN 的降解率达到了 92.66%,而 Cu-2-1000@PAN 的降解率更是高达 96.92%。相比之下,原始 PAN 材料在 120 分钟的暗反应和 240 分钟的光反应中对染料几乎没有明显的降解效果,这进一步凸显了 Cu-1-1000@PAN 和 Cu-2-1000@PAN 的优异性能(见图2)。此外,经过五次循环使用后,这两种催化剂的降解率仍能保持在 90% 以上,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这表明 Cu-1-1000@PAN 和 Cu-2-1000@PAN 在实际废水处理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通过 XPS 分析发现,Cu-2-1000@PAN 中存在 CuO 峰。这表明在 Cu-2-1000@PAN 中,电子和空穴的复合过程较为缓慢,并且其带隙相对较小。带隙的减小意味着光催化材料对光的敏感性增强,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光能来驱动电子和空穴的流动,从而提高了光催化性能。具体而言,Cu-2-1000@PAN 的带隙约为 1.55 eV,而 Cu-1-1000@PAN 的带隙约为 1.78 eV。较窄的带隙使 Cu-2-1000@PAN 能够吸收更宽范围的光谱,进而产生更多的电子 - 空穴对参与光催化反应。因此,Cu-2-1000@PAN 的光催化性能优于 Cu-1-1000@PAN(见图3)。
而在自由基捕获实验中, Cu-1-1000@PAN 和 Cu-2-1000@PAN 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OH(羟基自由基)、h⁺(空穴)和 ·O₂⁻⁻(超氧自由基)是主要的活性物种。实验中,分别使用叔丁醇(TBA)、草酸铵(AO)和对苯醌(BQ)作为 ·OH、h⁺ 和 ·O₂⁻⁻ 的捕获剂。从图4结果可以看出,添加这些捕获剂后,Cu-1-1000@PAN 和 Cu-2-1000@PAN 对 GV 的降解效率均显著降低,这表明这些活性物种在光催化反应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降解染料分子,如龙胆紫(GV)。通过精确控制实验条件并使用特定的捕获剂,研究人员能够准确识别出光催化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种,从而深入了解光催化反应的机理。
图4. 在 TBA (a)、AO (b) 和 BQ (c) 存在下,Cu-1-1000@PAN 上 GV 溶液的 UV-vis 谱图。(d) 不同捕获剂存在时 GV 在 Cu-1-1000@PAN 上的光降解速率。在 TBA (e)、AO (f) 和 BQ (g) 存在下,Cu-2-1000@PAN 上 GV 溶液的 UV-vis 谱图。(h) 不同捕获剂存在时 GV 在 Cu-2-1000@PAN 上的光降解速率
此外,通过分析催化剂的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团队提出了可能的光催化机制(见图5)。在光照射下,催化剂吸收光子能量,价带上的电子被激发到导带,形成电子 - 空穴对。这些电子和空穴在电场的作用下分离并迁移到催化剂表面,与吸附在表面的染料分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实现染料的降解。Cu-2-1000@PAN 较小的带隙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光能并产生更多的电子 - 空穴对,同时铜离子的存在有助于捕获电子,抑制电子 - 空穴对的复合,进一步提高了光催化活性。此外,光致发光(PL)光谱分析显示,Cu-1-1000@PAN 和 Cu-2-1000@PAN 的 PL 强度较低,表明其电子 - 空穴对复合率较低,这也是其光催化性能优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研究,通过简单的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两种新型铜基 MOFs,并将其作为前驱体,通过在三种不同温度下煅烧进一步合成了铜基衍生材料,随后通过静电纺丝生成用于光降解偶氮染料的膜材料。结果表明,纳米纤维材料 Cu-1-1000@PAN 和 Cu-2-1000@PAN 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尤其是对龙胆紫(GV)的降解,分别达到 92.66% 和 96.92%。此外,通过 XPS 和带隙分析发现,Cu-2-1000@PAN 中 CuO 峰的存在表明其电子和空穴复合缓慢且带隙较小,因此 Cu-2-1000@PAN 的光催化性能优于 Cu-1-1000@PAN。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OH、h⁺ 和 ·O₂⁻⁻ 是 Cu-1-1000@PAN 和 Cu-2-1000@PAN 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通过分析催化剂的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提出了可能的光催化机制。在开发新型光催化剂的过程中,进一步研究催化剂结构对光降解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包括通过界面集成和制造缺陷来控制催化剂的带隙和管理空穴/电子复合。因此,通过选择不同的配体和改变原子之间的配位模式来优化前驱体 MOFs,从而实现更广泛的催化剂结构。静电纺丝的制备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适合大规模生产,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效果,为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一种环保且实用的替代方案。
文章来源:https://doi.org/10.1039/D5TC00293A
联系客服二维码
纳米纤维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