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苯胺的无介体导电电纺酶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制备与表征

  • 发布时间:2025.04.09
  • 作者:wemaxnano

全球能源需求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而急剧上升,传统化石能源在大量消耗下逐渐枯竭,其燃烧排放还加剧了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燃料电池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酶促生物燃料电池(EBFCs)因其能在人体体温和生理 pH 条件下运行,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应用潜力,可用于制造起搏器、耳蜗植入物等设备。然而,EBFCs 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如氧化还原酶在电极表面的固定及电子转移效率问题。传统的介导电子转移(MET)技术存在介质灵敏度下降、易中毒等缺陷。因此,开发高效、稳定的酶促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制备电纺无介体聚苯胺基酶促生物燃料电池阳极,解决上述问题,提升 EBFCs 的性能。

 

一:阳极制备

本研究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苯胺(PANI)和聚苯乙烯复合纤维,并将其沉积在玻碳电极(GCE)上,随后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成功制备出生物阳极(图 1。这种制备方法有效提高了酶的固定效率,为实现高效的电子转移奠定了基础。

微迈静电纺丝设备-酶促生物燃料电池中无介质聚苯胺纤维阳极的示意图1

二:材料表征

热稳定性分析:通过热重分析(TGA)研究复合纤维的热稳定性结果显示,该复合纤维在不同温度区间呈现不同程度的重量损失,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优于纯 PANI,这为生物阳极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提供了保障(图 2)。

微迈静电纺丝设备-酶促生物燃料电池中无介质聚苯胺纤维阳极的示意图2

功能基团分析: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复合纤维的功能基团进行分析。光谱中的特征吸收峰证实了复合材料中各种功能基团的存在,为理解材料的化学结构和性能提供了重要依据(图3)。

微迈静电纺丝设备-图 3

结晶性分析:X 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制备的生物复合材料具有结晶性。在特定 2θ 值处出现的尖锐峰,证明了电纺纳米纤维的结晶行为,有助于提升材料的电学性能(图4)。

微迈静电纺丝设备-PANI-聚苯乙烯纤维的 XRD,4

形貌观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HR - SEM)对复合纤维的形貌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复合纤维形成了致密的蜘蛛网状随机缠结结构,表面光滑无珠,聚苯胺均匀分散在聚苯乙烯纤维内部,这种结构有利于酶的固定和电子转移(图5)。

微迈静电纺丝设备-PANI-聚苯乙烯纤维的形态5

 

三:电化学性能研究

循环伏安法(CV):对制备的 PANI - 聚苯乙烯 / GOx 复合纤维进行 CV 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生物材料在酶活性位点与电极表面之间提供了有效的电通信,无需添加介体。随着 GOx 的添加,电流密度和氧化还原峰显著增加,且在一定范围内,电流密度与扫描速率呈线性关系,表明该电极过程受扩散控制。

葡萄糖存在下的电化学行为:在葡萄糖存在下,PANI - 聚苯乙烯 / GOx 阳极的电流密度显著增加。在 20 mM 葡萄糖浓度下,阳极产生的最大电流密度为2.689mA/cm 2,表明该阳极能够有效地催化葡萄糖氧化产生电流,且氧化电位在葡萄糖存在下降低,进一步证明了 GOx 修饰的阳极对葡萄糖氧化的促进作用(图6)。

微迈静电纺丝设备-PANI-聚苯乙烯在0 10 20 30nm葡萄糖浓度下的循环伏安图6

线性扫描伏安法(LSV):LSV 结果显示,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生物阳极产生的催化电流在 0 - 20 mM 范围内呈线性增加,达到最大值后,继续增加葡萄糖浓度,电流密度逐渐下降,这是由于葡萄糖浓度过高导致的饱和现象(图7)。

微迈静电纺丝设备-PBS7中PANI-聚苯乙烯GOx生物复合材料的线性扫描伏安图(a)度下,(b)校准曲线显示不同葡萄糖的电催化电流7

电化学阻抗谱(EIS):EIS 研究表明,Nyquist 图中存在半圆形区域和直线区域,分别对应电荷转移限制过程和扩散控制反应。较小的半圆直径表明 PANI - 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子转移能力,而修饰酶后的半圆直径增大,证明了酶成功固定在生物阳极上。

 

四: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用于酶促生物燃料电池的纤维状生物阳极。该阳极在 20 mM 葡萄糖存在下表现出出色的电响应,产生的电流为2.689mA/cm 2,接近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同时,该生物阳极具有显著的操作稳定性,在 15 天内电流密度无明显变化,之后缓慢下降。静电纺丝过程增加了纤维的孔隙率和表面积,有助于暴露更多酶的活性位点,实现了更好的酶固定化。本研究为减少酶促生物燃料电池对传统介体的依赖提供了可行方案,为开发小型化、可穿戴的酶促生物燃料电池奠定了基础。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通过添加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等材料来提高生物阳极的功率输出,推动酶促生物燃料电池的实际应用。

 

文章来源:https://doi.org/10.1016/j.matchemphys.2025.130814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电话/微信:18520902353
  • 客服QQ:3597831168
  • 邮箱:info@wemaxnano.com
  •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塘头名创钢材仓储园B区二楼

联系客服二维码

纳米纤维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