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丝纤维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孔隙率可调节等优点,在众多领域有广泛应用,但有时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改性以进一步优化性能。以下是静电纺丝纤维的表面改性方法与应用介绍:
- 物理方法
- 等离子体处理:利用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粒子与纤维表面发生作用,可在纤维表面引入新的官能团,提高表面能和润湿性,还能刻蚀纤维表面,增加粗糙度。例如,通过氧气等离子体处理聚乳酸静电纺丝纤维,可引入羟基和羧基等极性基团。
- 紫外线辐射:紫外线照射能使纤维表面的分子链发生断裂、交联等反应,从而引入新的官能团或改变表面结构。如对聚丙烯腈纤维进行紫外线辐射,可在表面引入羰基等官能团,改善其亲水性。
- 化学方法
- 接枝共聚:通过化学反应将特定的单体或聚合物链接枝到静电纺丝纤维表面。例如,采用自由基引发接枝方法,可将丙烯酸等单体接枝到聚己内酯纤维表面,赋予纤维更多的功能性基团。
- 表面涂层:将含有特定功能基团的溶液或乳液涂覆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涂层。如在静电纺丝纤维表面涂覆含有抗菌剂的聚合物涂层,可使纤维具有抗菌性能。
- 化学气相沉积:利用气态的化学物质在纤维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沉积形成一层薄膜或涂层。如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纤维表面沉积二氧化钛薄膜,可使纤维具有光催化性能。
- 生物方法
- 生物分子固定化:通过物理吸附、化学偶联等方法将生物分子如蛋白质、酶、细胞等固定在纤维表面。例如,将胶原蛋白固定在聚乳酸纤维表面,可提高纤维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黏附性。
- 生物医学领域
- 组织工程支架:通过表面改性可使纤维支架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亲和性,促进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如在聚己内酯纤维表面接枝生物活性分子,可构建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支架。
- 伤口敷料:改性后的静电纺丝纤维可具有良好的吸水性、透气性和抗菌性,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如在纤维表面涂覆银纳米粒子等抗菌剂,可制成抗菌伤口敷料。
- 环境保护领域
- 空气过滤:对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可提高其对空气中污染物的吸附和过滤能力。如在聚丙烯纤维表面引入极性基团,可增强对极性污染物的吸附效果。
- 水净化:改性后的静电纺丝纤维可用于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如将含有氨基等官能团的聚合物接枝到纤维表面,可提高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
- 能源领域
- 锂离子电池隔膜:通过表面改性可提高纤维隔膜的亲液性、离子导电性和机械性能。如在聚烯烃纤维隔膜表面涂覆陶瓷颗粒或聚合物涂层,可改善隔膜的性能。
-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对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可增加其比表面积和电化学活性位点,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如在碳纤维表面进行氧化处理,引入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可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容性能。